2012年1月12日星期四

人为什么?

有两个问题,人一生中必然会去想,只是有的人想得少,有的人想得多而已。那就是,‘人为什么活着?’和‘人为什么要死?’

在我看来,其实只有一个目的,也只能有一个目的,就是把遗传信息保留下来。“如果要寻找一把遗失的钥匙,有什么方法比让钥匙懂得自我复制,自我保护,自我散播更加容易找得到的?”



人本身就像是一个容器,遗传信息的容器。而一切周边作为,比如人的智力、魅力、社交能力、情感等等,都是附带功能,让容器得以避开一切附有灭绝性的灾害。有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基因中,有百分之九十八没有直接作用,这说明人的基因中,至少带有一些与人无关的讯息,有些人假设部分其实是某些病毒入侵的破碎片断。人有可能就是一些病原体的载体(即使没有病发或该基因没有被启用),有可能把病毒带到另一个‘干净’的世界去,比如太空船上,有人的地方就有病。

既然功能知道了,那为什么要死?死亡其实是一种纠正错误的方法。就像人造的机械,也没有看见什么永远不会损坏的。当然人有自我修复机能,但是许多修复,其实都是建立在主体架构周围的修复,就比如一辆车,换一点零件。基本上修理老旧车的唯一手段,与其说修复,不如重造一辆?损坏了,就要换新的容器,而容器里面所装的东西,才是其目的所在。

男人和女人,各带一半基因讯息,然后碱基配对校正,把错误的信息(基因结构)排除,有错的只有很小的机率会传给下一代。至于基因为什么会出错?这和人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比如物质的化学特性,会随着温度而产生一定的差别,足以让某些化学物质之间不产生反应或产生更加剧烈的反应。

如果人能够自己受育,也就是说不需要另一个个体,那么他身上所带有的遗传错误,就百分之百的流传给了下一代。太多错误出现后,生物就比较容易可能因此丧失复制能力。有一些生物是雌雄同体的,不存在只剩下一种性别而灭绝的危机。

女人的基因信使卵子,是在一复制出来后就进入冬眠状态的(或许从未激活过),零岁或比零岁大一点。也就是与精子的讯息核对后,立刻拷贝下来的版本(数量是有限的)在女体成熟后(有足够能力供应营养物质给胚胎后),周期性逐一苏醒投入使用。这样的设计对于保存完整的基因显然是最有效的手段。

男人的基因信使就不一样了,它必须具有活力,才能完成到达目的地的马拉松,如果数量太少,到达目的是不可能的。可以想象一堆人到沙漠去寻宝,由于路程艰辛,只有极少数的存活了下来,精虫稀少,很容易造成不育。

要多少数量才能算有足够的活力?男人一生中所射的精虫数量,是个天文数字,不可能在一出生时就造好,然后再激活使用。它必须是人在成年后参照某一样本不断制造出来的,而这样本,也有可能像卵子一样,是刚激活的,很大程度保证了不受后天环境影响而破坏了基因结构。

一个人活久了,会越来越聪明,很容易就想不开,丧失生存理由、斗志,聪明反被聪明误,死亡把生命归还、归零。初神之犊不怕虎,无知、天真的,往往是生活的新力军。不怕虎,不代表遇见老虎,老虎就改吃素……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