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来了一段文字:
何为真空妙有,真空妙有可以令人联想到古人常说的无中生有。无中生有在现代语言中带有贬义,通常被人用在说明一些明明没有的事,却硬说有,给人搬弄是非的感觉。
真空妙有,是一种玄念,也就是抽象的概念,是非乃是人我所执的。非人非物我非我的世界里,是没有是非的。
现代人了解了什么叫分子,形成一切物质的就是分子。然而分子本身乃是量子的‘泡沫’。为何说泡沫?须弥芥子,须弥山可以藏在芥菜的种子里。
一堆没有实质的东西有了实质?这不是天大的谎话?不是,那未必是谎话,谎话得以延续,只因为量子本身是运动的,有活力的,蕴含能量的。像转动的风扇,有多少扇叶是不被肉眼所见的。
真空妙有被理解成是错的,也只有在它气数已尽,停止运转过后。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有部分就是真空妙有的结果。
早期投机家的空壳公司,分散集资,集中业务,投机家拥有多间公司的大量股权,实质财产却可能只是一家公司的分量,抛砖引玉,以假修真,实际运作的可能只有几家。但它就是不倒,原因就在于它的管理方式,一个盖盖十个锅。但是如果同时需要盖好几个锅它就玩完了。
香港电视剧《大时代》,就有几句对于此类修真失败的总结,把失败的源头归根于一个‘贪’字:“贪心输钱赢,输血不输钱,人人去输血,杀人不刮风,下雨去离岛,离家喝牛奶,见人领遗产,出狱嫌钱腥,快乐无人格,出家无工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随着妙有的增加,管理上肯定比从前困难。一家金融管理公司,可以借出超过公司资本的账,可以是好几倍,一些达十几倍,一旦经济发展受阻塞,旧账收不回,无法承担诸如此类的运作,就崩溃了。
甚至连公路、电源管理等都有类似的概念的。设计公路时,绝对不可能考虑所有车行驶上路而依然顺畅的大道结构。而且车在还没有面临能源危机前,是有增无减的。电源之所以要管理,就是因为成本上要让主电缆负担所有用户全力用电的上限加误差,将使得电缆异常粗大昂贵。升压,降压成了减低成本的一种手段。在不发达或用电率低的国家,电缆被设计成应付少数用户全力用电的承担量。
真空妙有,在一定长度的时间结构里,是有成功的例子的,但是不是任何效仿的都是成功的。英特尔电脑晶片,一核心多线处理的结构,其实也是较小规模的真空妙有,系统上看起来可能有八个处理单元,其实只有四个。这些让消费者知道,并不损害其自身利益。
真空妙有和西红柿(番茄)的潜力有什么关系?有,上文说明发展需要的‘条件’乃是妙有的基础。条件有了就可以释放巨大潜能。反之条件没有,就要涉及非常巨大的精神、人文暴力事件。妙有都是真空转换过来的,停止运转了,自然就只能回到真空。从那里来,往那里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