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它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释放,植物在种植成长的同时会吸收阳光以及大量二氧化碳来形成枝体,在燃烧的过程中又释放到空气中,不增不减的话就能形成封闭式循环,不净不垢。植物成了低成本的生化太阳能供应器。有人假设要以人工的方式达成同样目的,但是世上有什么像植物一样,可以自我建立,成本低廉的?虽然如此,人们更希望可以一劳永逸,减去种植、施肥、灌溉等许多工序。
当然不增不减是理想的情况事实上工业酒精或生化柴油的形成过程也要释放二氧化碳。但是可以确定是比化石燃料环保的。尽管如此,生化燃料引发一连串其它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原始森林的砍伐造成其它物种的灭绝,其次是农业灌溉可能引发的水源危机。
美国就因大量生产使用生化燃料而被国际社会谴责浪费粮食,国际社会甚至把粮食饥荒的责任加在美国身上。其实在全球化的时代,美国或多或少要负上一点责任,生化燃料计划使得粮食价格提高,毕竟二次加工可产生更高的利润,落后国家可能面对买不起粮食的问题而闹饥荒。经济学没有浪费的概念,只有效率的概念。
为什么不改用非食用性质的植物产生生化燃料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先进国认为生化燃料的材料来源最好是可以依赖机械开采的,这涉及速度和产量问题,棕油和橡胶一般不会被考虑,没有得到发展。
在人们懂得有效运用太阳能前,什么液化氢、燃料电池在重型机械化领域都是无用武之地,生化燃料才是王道。
参考:
后记:关于大马的生化燃料发展,有个似乎被人们遗忘的名字黃啟明博士。是什么力量让他从闻名国际,到最后变得不为人知?我以为是国际炼油大厂的计谋,你以为呢?如果不是外来力量的干预,每个国家都能发展出独特的、属于自己的文明的,而不是今天这种单一、死板的抄袭斗快模式,是谁促成了全球化?又是谁因为害怕国际竞争而大量生产武器自我保护?对于始做俑者,身为抄袭跟风者的,似乎也没有太多资格去批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