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社会带来许多变化,就当今世界而言,单纯的知识型社会是不存在的,比较令人担心的是大型机构带来的知识性垄断、以及能源机构对人类合理运用能源遭遇大型能源供应商所控制,我们能够相信他们的目的是要谋福而不是牟利吗?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思想还存在吗?此外还有许多复杂的经济因素带来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能源危机、水源危机、信仰危机、粮食危机和人口老化问题等。
知识型社会促使大多数的人们更加注意脑力的发展,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对食物的需求。大量进食或对营养的摄取过量都会带来许多生理疾病,知识型社会的人们或将更加关注营养的均衡和摄取的数量。人体运动需要的化学能主要是从植物身上,经过几个星期或几个月时间的自然加工,吸收了太阳能、二氧化碳、水而转化成的碳水化和物。来自动物的能源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植物或粮食。
由于知识型社会多发展在人口稠密,高度工业化的国家,适耕地非常的有限、粮食危机加上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与森林破坏等等因素,将来人们或许会考虑减少粮食的摄取、减少行动量。再有一个因素就是日本和新加坡政府极度关注的人口老化问题,老人行动不便其实是要消耗国家的生产力的,富有的老人可以请私家护士(护士就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是国家的辅助生产力)或交由老人院集体照顾,穷困的老人则将给国家政府带来经济上的压力。
有一种假设是如果可以直接将太阳能转化成机械能,对环保、对未来的发展来说都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不需要再等待动植物成长,将太阳能转换成运动力。唯让人担心少运动加上饮食摄取不恰当带来的疾病。当然,也可以看成是一种退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或已成为过去式?有人说,倒退是为了能够大步跨进。像人们用钻头时,拼命用力钻,只会压断钻头而已。其实更大的问题不是钻得多不多,而是应该钻在哪里到底属于谁的意识形态而已。
后记:之前看了来自2070年的一封信后,觉得对于多河的马来西亚来说是天方夜谭的,其实不尽然的,人们对于河水,海水的淡化、解毒能力还是有限的,许多水资源越来越不利于饮用,而且对自然生态构成威胁。参见:水源危机亚洲会为此冲突吗?里面就有一句:
“李顯龍於2008年6月下旬再一次提出警告的,星洲環水,卻是不能飲食用的海水。耗巨資推動海水淡化,又因使用能源過多和淡化後品質等問題難以解決,長久以來備受無足夠飲用水所苦,因而有感而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