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有时和人的集体意识是有密切的关系的。我们在害怕我们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也不敢去面对,没有人提出能保全所有人的方法。这种时候,人们宁愿相信,只要赚更多的钱,问题就和自己没有关系。
人们在存钱(穷人例外,因为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存),消费减少了,百物涨价,经济自然倒退。如果人们落力消费,又有可能加速环境污染问题。一群人没落了,总会有另一群人崛起,初生之犊不怕虎。
来自2070年的一封信更加危言耸听,河水污染严重,人到达了一天只喝半杯水,平均年龄三十五岁的地步?我不知道薄膜渗透法有什么限制因素,也没有想过为什么周围都是水却没有水喝,所以也不知道会不会发生那样的事,但是我相信是不会的,最糟糕的时候,只要有玻璃、容器和阳光,就可以蒸馏水,而玻璃窗和容器是每一个摩登家庭都有的。
到最后,没有跟上全球化脚步的国家,大概会抱怨先进国的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经济学家说,先进国发展的脚步放慢了,我相信部分原因来自发展中和落后国家的竞争,部分原因来自发展空间的限制。
*谷歌地图的卫星图片里,格林兰的表面看不见(被隐蔽?),所以无法得知短片的真实性。不过从近年来东北季候风带来的水灾,加上格林兰岛上的核试验的说法,不排除有这样的可能性,只是时间的问题,也许五十年,也许一百年。
后记:从人目前的经济模式看来,我们拥有的都是‘借’来的。社会底层向银行借,银行从经济运作中借,经济运作向国家政府借,国家政府向先进国借,先进国向环境借。最后引申为,我们拥有的,都是向环境借的,包括我们的身体。借的,总有一天,是要还的。可以偿还,就没有问题,最怕像马多夫的谎言一样,破产的,永远都是垫底的一群,众生执我,而我,大概是其中之一。
这种借贷,引发了一连串的抱怨,人民抱怨政府,政府抱怨其它先进国,先进国抱怨环境。地球太小,人心太大……
《邻居的“馈赠”》一书中有许多过半个世纪人所欠下的债的见解,其中大部分属于人为,而人永远会说:“不是我干的。”
随风飘流的污染
-森林大火烧印尼
-是谁把天捅破了
-四处酸雨绵绵
随水流动的污染
-多瑙河的苦水
-海湾战争后遗症
-地球村的水战争
高技术的风险
-切尔诺贝利悲剧
-军备竞赛的恶果
-高新技术产品的垃圾
随君而行的污染
-比利时毒鸡风波
-震惊世界的疯牛病
-危险的动植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