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3日星期三

阶段

人有一个阶段,学习的阶段,看见什么都很好奇。一种没有体验过的感觉,往往容易给人带来精神刺激。印像中第一次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是看见卫斯理的《眼睛》的时候。

看书可以看到让人毛骨悚然,是很小的时候从来没有的感觉。明明是在一种很安全的环境下,却可以因为自己大脑的某种刺激产生害怕,这种现象在小孩的身上常发生。

小孩对于虚幻和现实,常常会有种分不清的感觉,如果对他们说世界上有鬼魂,他们是很容易相信的,而且他们对于不可掌握的黑暗有种莫名的恐惧感。

眼睛是灵魂之窗,我们人对外在世界的认知,很大部分是来自于眼睛所见的事物。一个盲人的内心,也许有着另一个天地也说不定。

看书可以看到害怕,想来是多么荒谬的事情。我们人每天生活在含有那么多变数的世界里,相对性危险,却可以因为习惯而麻木。对着虚幻的情节,反而可以认真严肃起敬,真是耐人寻味的行为。

尤其看恐怖片,有些人可以看得心惊肉跳。他们会说,那么认真干什么(和现实的对比,其实他们追求认真于戏里的环境),要投入才会精彩。是,有时我也是那么想的。但是大多数的时候回过神来,想来是吃饱没事做,干些自己吓自己的行为。

我其实不是要写恐惧感什么的,其实其他情感也是如此的,明明好多人看起来快乐的事,当事人却痛苦莫名。想来刺激一过,遗留下来的必然是另一类的惩罚。也许,这就是右脑主宰的功能,虚幻的精神层面。

人可以记得很多人的相貌,许多人似乎不可能记下别人的样貌细节,但是有少数的画家有着某种天赋,可以将看过的人画出来。甚至有人能将整个高空看见的景象在事后画出来,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记忆?这已经是超人的等级了,不要以为只有会打架的才叫超人,那是媒体误导的结果。


后记:
对于自由意识的认知,美国的科学家有自己的见解先入为主,人本身其实并没有选择的自由意识。根据他们的说法,人以为自己是在做决定,其实大多数的决定早就在人们决定以前记录在大脑里了。只要没有后来的任何刺激和其它的变数,决定不会改变,大概就是人们说的执着。某种意义上显示他们认定唯物观念的准确性。一个有所执的人,是不可能做出任何决定的。一个很大的决定,往往是一种很小的领悟和认知造成的。一种大于骨牌效应影响力的存在,蝴蝶效应,往往被人认为是奇迹。人的每一个观念,都像蝴蝶效应,由一些很琐碎的经验酝酿而成。也许这就是先哲所说,业力的束缚。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