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到现代为止,学府是不喜欢教育人们什么叫做温室气体,因此人类对于温室气体的认知是一知半解的。甚至有人排除温室气体的影响力,认为人没有必要为此忋人忧天,没有必要去改变现有的生活模式。
有科学家说温室气体有吸收红外线的能量的能力,而我就有点怀疑这个理论。我开始产生了另外一种想法,就是空气密度造成的问题,这比较容易让人理解。
我们知道,地球的大气大约是78%的氮、21%的氧和1%的其它气体组成。氧气的密度是1.429g/l (at 1ATM 0 °C Molar Mass=15.9994g/mol),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77g/l (at STP 1ATM 0 °C Molar Mass=44.010g/mol). 如果一个小容器中减少一巴仙的氧气(氧气转换成二氧化碳),15.9994g (=1%) 1 mol 的氧气可以成为1mol的二氧化碳=44.010g.
本来1mol的氧气(O2)是15.9994g/1.429=11.196公升的氧气,变成1mol的二氧化碳(CO2)44.010g/1.977=22.26公升的二氧化碳。
说明了氧气减少了一巴仙,原来就应该有21mol,就是335.9874g/1.429=235.1206公升。氮的密度是1.251g/l at STP,1%=11.196公升,78%=873.288公升,1.251*873.288=1092.4833g.
变化前78% N=873.288L=1092.4833g, O=235.1206L=335.9874g, CO2=N/A
变化后78% N=873.288L=1092.4833g, O=223.9244L=319.988g,CO2=22.26L=44.010g
变化前总数=873.288+235.1206=1108.4086L=1428.4707g==〉1.2888g/L.
变化后总数=873.288+223.9244+22.26= 1119.4724L=1456.4813g==〉 1.3010g/L
从零巴仙的二氧化碳增加到1%,空气密度增加了0.9499%。还不到一巴仙,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吗?
有人会问,空气密度和温度有什么关系。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放在太阳下的车子特别热,比空气还要热,为什么?其实由辐射来到地球的能源,(在同一地区,如果没有覆盖物)是由物体的密度和物体的热能容量而决定它所得到的能源比例的。空气密度增加,石头(物体)吸收的热能减少了,空气吸收的也就增加了。
而且二氧化碳的重量比较大,会把空气密度集中在较低的地方,高原的空气大概会被稀释。距离海拔越高的地方,由于空气稀薄,所能让辐射停留的体积较少。要理解这点不难,真空是不会储存热能的,所以宇宙是冰冷的,有人的地方就有苍蝇(不科学,谎话),有物体的地方才能让辐射停留(科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科学,有些地方有人但是只有小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