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1日星期五

童年-书包太重篇

小学时,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忘记带课本。不知道为什么,每个科目都有几本,以前的有分上、下的,避免学生书包太重。有课本还不够,当然还有练习簿、作业等。 教完上卷时,有时习惯性的带上卷,忘记带下卷,只好和同学一起看。

有些人书读得不好,觉得带不带都无所谓,甚至不会想要和别人‘公私’,看起来像耍酷。三年级还有人目不识丁,上学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好处大概就是交交朋友,见见世面。减少流氓式思考方式的形成(当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省去在平安年代茁壮成长的人许多烦恼,减少人类型外星人的生成。

甚至有些老师会要求学生带字典去学校的。带字典还不够,有教师会要求每个星期某一天带字典,或者是其它簿子。高年级时(或者其实不是那么高),有些老师还会把几本簿子分几种用途,比如语法、造句、听写…当然,至少老师让我们知道做事情要条理分明,不要以为ROJAK就一定好吃,吃到自己一个头两个大时就知道ROJAK是有毒的。

小学时老师很勤劳,簿子基本可以用很多,虽然是六十面的,有时可以用两本,甚至三本,看见一百面的簿子就眼大大(因为文具部没卖?!)。中学老师,一百面的只用了几面的也有,隔年把用过的撕去,用涂改液涂掉班级、科目,又是条好汉了…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坚持,比如有些人会坚持用新的。

中学时,有时明明当天教语法,却没有带语法簿来,只好用其它顶着用先,回家再想办法黏过去…没怕过,反正有些老师基本不会改簿子,遇到会改簿子的老师,难免会被‘美言’几句,煞是尴尬。

最令人头痛的要数画纸了,带一本去塞不进书包,卷起来皱皱的,折一半有时会糟蹋内容。手上拿着本画纸怪尴尬的,不知道是不是自卑,总觉得那样好像是要干什么大事一样,其实一本画纸哪能干出什么大事?

由于带画纸的‘困难重重’,很多学生因此患上老人痴呆--不记得带画纸。然后有些教师就会一张一毛的卖(以前画纸很便宜)。有时会埋怨,画纸要那么大张有什么用,真正会画画的人,半张也可以画得很漂亮。

最麻烦的是颜料,用蜡彩时,力气太大会折断,纸盒子用久了就不坚固,蜡彩段会从盒子里掉出来,掉进书包里…水彩笔有点不切实际的用,份量好像很少,很快用完,甚至干水。水彩以前用好像牙膏型的,一不小心就会漏(盖没拧紧,或书包受到挤压…)。当然还有木颜色笔,我的木颜色笔有的被削得短短的(由其是黑色很常用),很可爱…十二种基本颜色中,少了一种就不完美,但不是每一种颜色都那么受欢迎的,甚至呼每个人用颜色的习惯都不同,形成个人的风格,对于颜色应用的执着。

中学时见每个人都在用POSTER COLOR,牙膏型就变成过去式了…当然总是有些颜色用完了,有些还有很多。POSTER COLOR 有分开卖,省去许多烦恼,当然也制造不少烦恼,不过最后所有的烦恼都被埋了,继续潜伏,直到后来的人或许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

这一切,都已在记忆里尘封了,偶尔拿出来抹一抹,直到哪天不小心摔破了就丢了。做人,貌似负担太重,有很多事情要去完成。

小插曲:
老师叫学生在连环画上颜色。有个学生喜欢五颜六色,于是老师用成人的逻辑问她,为什么这个人骑电单车,撞前是X色,撞后变Y色…

没有评论: